close

內容來自hexun新聞

海南漁業 向南海深度邁進新車車貸利率幾趴

巨大的石斑魚。 劉維 攝南海魚類資源豐富。 宋國強 攝南海是一個真正的海洋牧場。 劉維 攝南沙人工網箱養殖。 劉維 攝文\海南日報記者 范南虹南海,是一座永續的漁業金庫。自漢武帝開始,南海就有瞭漁業生產。近年來,由於過度捕撈,近海漁業資源幾近枯竭,可相對西南中沙海域而言,近岸仍然集結著大量漁船,這給近海漁業資源的恢復帶來巨大壓力。因此,絕大多數海南漁民都夢想造大船、闖深海。對此專傢建議:保護近岸海洋資源,開發南海漁業資源,讓海南漁業創造輝煌。“上世紀六七十年代時,我們基本上在近海作業,一年中偶爾才去南沙捕魚。”4月上旬,一個陽光燦爛的上午,三亞榆豐漁民專業合作社的梁亞薛正在港口裝冰上船,裝好冰後,他就要開船去南沙捕魚瞭。48歲的老梁,15歲就跟著父親上船打漁。少年時光的海上作業生活,令他非常懷念。“當時的漁船雖然不好,但就在傢門口捕魚,也能有很高的產量,而且資源好,漁獲品種很多。”現在,老梁不得不遠離三亞海,到更遠的西南中沙海域去進行漁業生產。因為近海作業,已經沒有產量瞭。捕漁手段越來越先進捕漁范圍越來越遠中華民族在南海的漁業作業活動,自漢武帝時就有瞭。到16世紀時,海南東部沿海的漁民更頻繁地到西南中沙一帶海域,從事漁業生產,並於上個世紀50年代在西沙永興島建立後勤服務機構。據瞭解,1950年代時,瓊海縣漁業年產量就達2000多噸幹品。“過去,一個羅盤,一張海圖,一把尺子,就出海瞭。”梁亞薛說,上一代漁民中的船老大們,航海技術真是厲害,他們憑觀察海潮流向,品嘗海水鹽度,打水鉈,量水深等辦法,就能知道船走到瞭什麼位置,海洋氣候會有什麼變化。現在,海上作業的手段越來越先進瞭,漁船從帆船改造成瞭機動船,航海的輔助設備也多起來瞭。梁亞薛在駕駛艙一一給記者介紹那些行船的“寶貝”:導航儀、GPS、北鬥星通(002151,股吧)信設備等等。而漁網,也在逐年改進。海南省水產研究所所長李向民介紹,上個世紀50年代,小型機動漁船以小拖網、潛捕、手釣為主;上世紀60-90年代,以小型漁船進行底拖網作業為主;近幾年來,三亞漁民已經在中沙開始進行燈光圍網作業。2008年、2010年,海南省水產研究所組織漁民進行南沙燈光圍網試驗(金槍魚類),效果較好。更重要的是,漁船有瞭冷凍設備,捕獲魚蝦後,可以凍存起來,這使得漁船可以到更遠的深海作業,不用擔心漁獲物會變質。與三亞漁民作業習慣不同的是,瓊海潭門一帶的漁民,自古以來,就到南沙一帶捕魚抓螺。“以前,潭門漁民很窮,沒有錢買大的魚網,作業方式都是靠裸潛入海底捕捉,不小心就會得減壓病。”47歲的符愛民告訴記者,南沙群島礁盤多,海洋生物都在礁盤內棲息,到達南沙群島後,晚上,漁民就戴上頭燈,潛到海底作業,獵獲正在睡覺的魚類。符愛民說,如今潭門漁民的裝備也越來越先進瞭,潛水服、潛水鏡、氧氣瓶等設備都有瞭,船上也有瞭凍庫,不用再像以前那樣,把漁獲就近拉到馬來西亞等國傢銷售瞭。1998 年3-5月,瓊海市海洋水產局利用定置刺網(三層刺網為主)對中沙、南沙礁盤深水域中下層魚類資源進行調查,開創瞭南沙深水刺網作業的方式。如今,憑借著越來越先進的漁船設備和作業方式,海南漁民作業范圍也越來越遠,從近海慢慢地向深海遠洋發展。海南漁民:休漁制度應根據生產實際修改調整隨著漁業的發展,近海漁業資源遭到瞭掠奪性的開采,開始出現資源枯竭。於是,休漁制度應運而生。所謂休漁制度,就是由漁業行政主管部門組織實施的保護漁業資源的一種制度,它規定某些作業在每年的一定時間、一定水域不得從事捕撈作業。但是,記者在采訪中卻發現,海南不少漁民認為休漁制度自1995年實行以來,在實際生產過程中遇到許多問題,應該對它進行修改調整。比如,南海周邊有許多國傢,這些國傢的漁民也在南海作業,中國實行休漁制度的時候,正是漁汛正多正旺的時候,中國的漁民因為休漁不能進入南海捕漁瞭,但周邊國傢的漁民卻沒有這個制度;另外,休漁范圍太寬瞭,事實上,南海,尤其是中沙、南沙海域,由於水溫常年很高,魚群生長快,加上中上層魚類大多壽命較短,不捕撈也會死亡,休漁范圍從北緯12度以北,都不能開展漁業作業,這大大浪費瞭漁業資源。海南省水產研究所總工程師陳積明,曾參與休漁制度的制定。他認為,休漁制度有效地保護瞭近海漁業資源,但針對南海漁業資源目前開發仍不足的情況,這個休漁制度的規定的確有不合理之處。“其實,休漁制度從上個世紀70年代就有瞭,那時候規定近海40公尺、水深40米,禁止拖網作業。隻不過,那個時候休漁的范圍沒有現在的規模大,范圍也比較窄。”陳積明認為,現行的休漁制度,對海南漁民損害較大。有多年南海作業經驗的三亞榆豐漁民專業合作社理事長林鴻傢說:“一個休漁制度實行下來,海南漁民從過去海上4個月的作業時間縮短至3個月,年產量也降低約60%。”由於產量降低,工人收入也大大減少,導致很多漁船雇不到船員和漁民,不得不停止作業,泊在港灣。陳積明認為,要開發南海漁業資源,就應當根據生產實際對現行休漁制度進行調整。他說,海南漁民作業的方式主要是燈光圍網作業,捕捉的主要是中上層魚類,這些魚群生長期短、繁殖力強,目前的捕撈作業量對南海漁業資源影響不大。林鴻傢建議,適當地縮短休漁期,每年3-4月,是魚類繁殖的高峰期,他希望能將南海的休漁期提前到每年4月份以前,將休漁范圍從北緯12度以北縮小至北緯17度以北,或者北礁附近。近岸保護 恢復資源遠洋開發 利用資源漁業能創造巨大的經濟效益。僅以海南為例,2010年全省海洋捕撈產量108.3萬噸,海洋捕撈產值98.7億元。“目前,我國對於南海漁業資源的開發遠遠不夠。”李向民給記者舉例算瞭一筆賬,該所對西中沙海域鳶烏賊調查就發現,南海一年四季都有鳶烏賊出現,其中3-6月為旺汛期,估計每年可捕資源量達147萬-195萬噸。“根據西中沙海域漁業發展潛力評估,海南至少可以再增加1450艘漁船,用於開發南海牧場。這樣,每年可新增漁業產值41.2億元。”據海南省水產研究所的調查表明,西中南沙經濟魚類以金槍魚類、笛鯛科、石斑魚類、鯧魚、馬鮫魚為主。據專傢初步評估,僅鳶烏賊一項,南海的資源量達1000萬噸以上,而鳶烏賊是名貴魚金槍魚的餌料。南海漁業如此資源豐富,開發卻不夠;近岸漁業資源枯竭,海南省大部分漁民仍在近岸作業。據瞭解,海南省捕撈漁船已達2萬多艘,但絕大部分為小型近岸漁船為主,捕撈漁業產業層次低,因捕撈過度和環境變化,海南近海漁業資源已呈衰退趨勢,絕大部分傳統優質經濟品種已難形成生產群體,多數經濟種群主要由1齡以內的幼魚所組成。根據在南海的調查結果,海南省水產研究所建議:調整捕撈結構,降低捕撈強度,調整休漁制度和柴油補貼制度。具體來說,一方面政府應制定政策鼓勵和扶持制造燈光圍網和燈光罩網捕撈等捕撈中上層魚類的船隻,鼓勵出遠海,並建立補給基地,起到避風港的作用;另一方面,大大降低近海捕撈強度,嚴禁拖網作業並取消近岸作業的拖網漁船油補,將小船改大船,拖網改釣業、刺網等方式進行,增加燈光圍網、燈光罩網油補,特別加大去西中南沙的油補額度,構建起“養護近岸資源、開發遠海資源”的新捕撈格局。不過,可喜的是,海南在深度開發南海漁業資源方面,已邁出瞭有力的步伐。不僅政府扶持漁民造大船出深海,加強遠洋捕撈,還有一些養殖公司,開始在南海開展海水養殖業,比如我國海水養殖專傢林載亮,就在美濟礁開展人工網箱養殖,養殖龍膽石斑魚、軍曹魚等名貴魚類;海南省水產研究所,也在西沙群島永樂環礁建立國傢級水產種質資源保護區,以利南海漁業的可持續發展。

新聞來源http://news.hex信用貸款房貸民間信用貸款信用貸款房貸un.com/2012-05-07/141133720.html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tephe86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